法治护航西部陆海新通道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1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平陆运河保护与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32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运河的管理体制、加强运河保护、规范运营管理和服务、推进智慧运河绿色运河建设、强化运河安全保障等,将于5月1日起施行。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条例》的出台有利于保障平陆运河安全、畅通和高效运行,完善平陆运河运营管理和协同保护机制,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立法全程实践
据了解,平陆运河始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总投资727.3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建的第一条江海直达运河。
平陆运河建成后,将缩短西江中上游地区入海航程约560公里,开辟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便捷的出海通道,改变广西临海但没有江河直接通航入海的现状,进一步释放航运优势和潜力。
2022年7月19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同意建设平陆运河的决议;同年8月28日,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条例》的制定工作,自治区成立了《条例》立法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推进立法工作。
《条例》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两次通过广西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书面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立法专家顾问的意见;委托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深入开展调研,前往运河沿线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企业、协会的意见。扩大代表对立法工作的参与,结合“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听取10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组织开展代表研读讨论工作。
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梳理、逐条研究、充分吸纳,保障《条例》顺利通过。
多维协同科学保护
平陆运河以发展航运为主,兼顾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功能,保护与管理涉及方方面面。
《条例》明确了运河的管理体制,对自治区和平陆运河沿线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运河管理机构和运营单位的职责作了规定,明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平陆运河管理机构,统筹运河开发保护、运营管理等工作,并对平陆运河运营单位的职责作出规定。
《条例》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立法同平陆运河作为在建工程的实际结合起来,对现阶段拿不准、过于具体的事项,暂时不规定,对需要探索实践的,作原则性规定,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平陆运河涉及河道、航道、岸线、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地等多个方面,保护对象和要求各不相同,保护范围也不一致。运河正在建设中,保护范围划定涉及面广、影响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研论证才能确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顾忠东介绍。
为此,《条例》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行政、文化和旅游、林业、海洋等有关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以及平陆运河沿线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划定平陆运河的保护范围,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岸线是稀缺有限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平陆运河的岸线,防止乱设港口、码头、堆场等,是保证平陆运河安全、畅通、高效运行的关键。《条例》明确规定编制平陆运河岸线保护利用规划,要求运河沿线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平陆运河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严格管理平陆运河岸线开发建设。特别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平陆运河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建设港口、码头、堆场或者其他设施。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条例》充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规定平陆运河运营和保护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立完善生态廊道,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建设绿色低碳运河。
促进节能低碳方面,《条例》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在平陆运河使用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港口经营人应当推进绿色港口建设,规划利用绿色清洁能源,配备岸基供电设施,持续提升港口污染防治、节能低碳、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以及绿色运输组织水平。
规范船舶排污方面,《条例》规定进入平陆运河的船舶应当设置污染物存贮装置、集油装置,实行污染物船上储存、收集上岸,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等;进入平陆运河的国际航线船舶排放压载水的,应当采用压载水处理装置或者采取其他等效措施,对压载水进行灭活等处理,鼓励优先将其交由具备接收处理能力的单位接收处理,禁止排放不符合规定的船舶压载水。
“发挥平陆运河航运效益和综合效益,推动平陆运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都是以平陆运河安全、畅通和高效运行为前提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刘可介绍,对此,《条例》从明确安全管理职责、措施、安全应急保障以及运河航运用水保障四方面对运河通航安全管理与保障作出规定。
智慧运河数字赋能
根据规划,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通航5000吨级船舶,将于2026年建成。截至2025年1月12日,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476亿元,占总投资的66%;开挖土石方2.7亿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85%。
自治区人大代表、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斌介绍,在平陆运河建设过程中,5位院士领衔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在运河的培育和应用;建设国内首个全生命周期智慧运河;首创省水池叠合布置形式,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省水率达63%;研发了世界上启闭速度最快的工作阀门,是正常速度的4倍;开展国内交通工程最大土石方量资源化利用;国内首创大型水运工程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实施路径,探索建设近零碳运河。
为护航智慧运河建设,《条例》明确智慧监测运河状态,规定平陆运河运营单位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动态监测平陆运河流量流速、通航条件、船舶通行、船闸运行、安全应急等数据信息;进入平陆运河的船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装使用船舶身份自动识别导航助航设备;运营单位应当建设船闸智能运行系统,推进过闸远程申报,发挥船闸联合调度功能,缩短过闸时间,保障平陆运河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
《条例》还明确要求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提高江铁海多式联运能力和自动化水平;规定构建车、船、闸、港、货一体化的平陆运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物流衔接、联合调度等一站式服务,实现陆运、河运、铁运、海运、港口、口岸等资源整合,为物流各参与方提供便利服务。
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劼耘表示,平陆运河集团将根据《条例》的要求,切实推进智慧运河建设,着力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和运河的整体效率,为平陆运河智慧化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来源:法治日报社区版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浩和传媒,秉持着推动法治文化传播、助力法律行业发展的使命,精心运营着中国法律论坛网。
中国法律论坛网是一座连接法律与公众、法律从业者的重要桥梁。在普法宣传领域,网站致力于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无论是日常的生活纠纷,还是复杂的法律问题,公众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提升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在案例讲解板块,网站精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从案件背景、争议焦点到法律适用,进行深度剖析。以案例为切入点,让公众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每一个案例都是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对于律所和律师,网站提供了全方位的品牌宣传服务。我们深知品牌建设对于法律从业者的重要性,凭借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经验,为律所和律师量身定制品牌宣传方案,提升其在行业内和社会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文案策划方面,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法律业务和宣传需求,创作富有感染力和专业性的文案,精准传达法律理念和服务优势。短视频媒体录制服务更是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将法律知识和律所风采以更直观、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扩大传播范围。
浩和传媒运营的中国法律论坛网,正以专业、创新、多元的服务,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2025-01-24 -
2024-09-14
-
2024-09-14
-
网上资料繁多,分类不明确,没有专属的党建资料下载,中国法律论坛网推出资料下载频道,汇集了报告、讲话、年鉴等多重资料下载学习!
2020-09-12 -
还在为找寻党建书籍发愁吗?中国法律论坛网为您准备了精品的党建书目,细致分类点击即可去到各大平台购买,方便了您学习和检索时间!
2020-09-12 -
中国法律论坛网在经过不断的细化完善后,2.0版本成功上线,该版本中包含了热门的政策文件,党章、党建图库及党建精彩视频和党建资料下载!
20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