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律师频道 > 律界新闻 > 正文

重庆精准推进涉外法治工作提档升级

2025-03-21 13:47:4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锋 战海峰

近日,马来西亚律师公会主席莫哈末依兹里率代表团一行31人到访重庆市律师协会,双方举行“共拓跨境合作新机遇”马来西亚-重庆法律与商业交流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两地律师行业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司法局深入推进涉外法治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政策支撑、平台打造、机构引育、人才培养、业务拓展“五大工程”,力争打造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涉外法律服务高地。

提升服务能级

不久前,上海段和段(重庆)律师事务所主任冷开伟带领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代理了一起涉及中资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增值税诉讼案。该案经历行政复议、一审、二审,终于逆转打赢了官司,为该中资企业挽回了约3000万元的损失。

近年来,重庆市司法局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业“走出去”,持续强化律师、仲裁、公证、商事调解等方面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不断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去年以来,重庆律师办理涉外业务数量同比增长29%、服务产值同比增长36.5%。

2024年4月12日,一家土耳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为重庆仲裁委员会送来一面锦旗。此前,申请人土耳其企业与被申请人重庆某公司开展跨境买卖合作时产生纠纷。接到申请后,重庆仲裁委员会指定精通英文和国际贸易法律方面的专家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依法作出专业高效的仲裁裁决。这样的场景,在重庆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庭内屡见不鲜。

2024年,重庆共办理涉及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仲裁案件58件、标的额56.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21.5%,所作裁决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和执行。

2024年11月,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正式揭牌,标志着重庆在提升仲裁法律服务国际化水平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为解决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事争端提供了新平台,同时也为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涉外公证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加深,涉外公证法律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

刘女士在英国多年,因工作繁忙,不便回国办理房屋继承手续,便想办理委托公证,委托朋友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重庆市中信公证处收到申请后,第一时间与当地使领馆协作,通过视频连线,借助人脸识别、电子签名、视频会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帮助当事人及时解决公证需求。

2024年,重庆市公证机构办理涉外公证业务8.7万件,同比增长55.13%,公证文书发往18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在境内外遗产继承、公民出国留学、企业域外商贸、知识产权保护、出入境签证等经济民生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件件鲜活的案件,一个个醒目的数据都显示出,重庆涉外法律服务能级实现了更大提升,交出了涉外法治工作的“优答卷”。

深化法律协作

重庆与东盟一直保持密切合作,特别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实施,为两地法律服务工作和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为此,重庆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积极构建交流平台,畅通服务渠道,包括推动律所到东盟、中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建立服务网络,举办东盟投资与贸易法律风险防范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等,助推涉外法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按照“五大工程”设定的目标,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还着力于以政策支撑凝聚合力,推动相关平台建设,包括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法务区,授牌陆海新通道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进设立中国-东盟法律服务中心,共建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及查明服务中心等。

重庆市司法局与香港律政司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双方签署了《渝港法律服务合作框架安排》,就深化渝港两地法律服务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2024年上半年,重庆成功获批与港澳律所合伙联营试点。而后,市司法局印发《内地律师事务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在重庆市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重庆符合条件的所有律师事务所均可开展合伙联营。

《办法》出台后,重庆华栋律师事务所与香港韩润燊律师楼、香港余沛恒律师事务所开启了“联营模式”。

“能够与内地有20年办所经验的律所展开联营合作,对香港律所拓展内地业务市场也是一次创新和探索。”香港余沛恒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余沛恒说。

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何洪涛认为,联营双方相互为对方推荐适配的跨境业务、提供案件办理协助以及相互进行业务推广等,共同更好地为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创造了条件。

“这对重庆法律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何洪涛说。

着力培养人才

“我们遵照学校‘为涉外法治建设贡献教育之力’的要求,开展对特定域外区域与国家的专业人才定向式与订单式培养。”近日,在为“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实验班”讲授相关课程后,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研究员、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张华韬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围绕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探索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着力培育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以双语双法为特色的“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实验班(2024年更名为“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实验班”),每年从全校新生中选拔40人,培养具备扎实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并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以上东盟国家语言及英语,熟练运用我国法律、东盟国家法律从事国际谈判、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双语双法”涉外法律人才。

截至目前,该实验班累计培养涉及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尼和老挝等6个东盟国家小语种和国别法方向的学生共270余名,被评为西部唯一的教育部部省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品牌。

2024年5月,西南政法大学汇集法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力量,依托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研究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致力于发展成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高水平智库,为有关政策和实践提供决策支撑。

“西南政法大学将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进一步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改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涉外法律、国际法、国别法、国际关系、外语等相关科目纳入培养方案,努力形成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西政经验’。”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表示。

本文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浩和传媒,秉持着推动法治文化传播、助力法律行业发展的使命,精心运营着中国法律论坛网。
    中国法律论坛网是一座连接法律与公众、法律从业者的重要桥梁。在普法宣传领域,网站致力于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无论是日常的生活纠纷,还是复杂的法律问题,公众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提升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在案例讲解板块,网站精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从案件背景、争议焦点到法律适用,进行深度剖析。以案例为切入点,让公众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每一个案例都是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对于律所和律师,网站提供了全方位的品牌宣传服务。我们深知品牌建设对于法律从业者的重要性,凭借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经验,为律所和律师量身定制品牌宣传方案,提升其在行业内和社会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文案策划方面,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法律业务和宣传需求,创作富有感染力和专业性的文案,精准传达法律理念和服务优势。短视频媒体录制服务更是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将法律知识和律所风采以更直观、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扩大传播范围。
    浩和传媒运营的中国法律论坛网,正以专业、创新、多元的服务,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5-01-24
  • 2024-09-14
  • 2024-09-14
  • 网上资料繁多,分类不明确,没有专属的党建资料下载,中国法律论坛网推出资料下载频道,汇集了报告、讲话、年鉴等多重资料下载学习!

    2020-09-12
  • 还在为找寻党建书籍发愁吗?中国法律论坛网为您准备了精品的党建书目,细致分类点击即可去到各大平台购买,方便了您学习和检索时间!

    2020-09-12
  • 中国法律论坛网在经过不断的细化完善后,2.0版本成功上线,该版本中包含了热门的政策文件,党章、党建图库及党建精彩视频和党建资料下载!

    20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