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围绕如何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我们以笔谈的形式邀请了六位学者展开研讨。
应急管理要发挥党集中统一领导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当前,统筹推进疫情各项防控工作,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
应急管理要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首要和根本在于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从当前应急管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风险来看,要更好整合各方面资源,协同各系统各部门统一应对,这就需要一个集中统一和高效协调的强有力中枢。当前的应急管理体系,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有权威,才能确保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这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应急管理中充分发挥党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关键是要坚持党在应急管理事业中居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应急管理工作大多为急难险重的突发事件,任务量大,涉及面广,通常还需要进行跨部门、跨层级、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整合,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了党的领导这个核心,就有了“牵头”和“抓总”,在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就能谋定而后动,基于战略全局作出科学长远的谋划、决策和执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建立健全党对应急事业的全面领导制度,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独特优势,还需要在风险防范、应急准备、处置救援、恢复重建等方面,充分发挥和坚持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政治引领方向,思想指引行动,组织保障落实,有了这“三位一体”,应急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形成合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作者:倪明胜,天津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完善国家应急管理现代化体系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是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和大局稳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是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增强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前提基础。自2003年以后,以“一案三制”为基本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应该融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基础于一体,充分发挥国家总体预案的最大效益,以突发事件决策案例库为重要辅助,健全贯穿于 “预备—反应—处置—恢复”全过程的“两案三制”为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
从源头防控风险是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率的关键。应急管理工作以准确防范风险、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为核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仅要结合我国国情从各个方面对各领域的风险作出有效评估,在遇到风险时能够及早研判、早发现、早防范、早化解,日常生活防范做到“无急可应”,在危机风险来临时“有急能应”。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提升应急管理效能的根本保障。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救援力量是提高我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保障。应急救援建设就是要确保在各类灾害来临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稳定。
科学技术装备水平是检验应急管理能力核心要素。要梳理国家应急储备短板,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对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应对各环节起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损失、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的功效,切实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作者:温志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市智库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是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科技信息化发展,要围绕中心、聚焦需求、突出重点,破解发展难题,为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一、提高风险感知灵敏度,提升应急监测预警能力。开展监测预警感知网络建设,针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卫生健康、自然灾害等各领域特征建设全新的监测预警系统,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自动汇聚、识别、关联、融合,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找准监测的重点,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高实时监测、动态分析、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打造风险监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二、加强风险研判准确度,提升辅助指挥决策能力。建设应急指挥“一张图”,覆盖全国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高速公路,横向连通地震、消防、森林,卫健等相关应急救援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共用;纵向打通国、省、市、县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信息传递链路。引接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构建“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程贯通”的应急指挥系统。
三、加快应急反应及时度,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建立灾情救援实战“一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辅助决策等新技术,根据灾情类型、规模、发生时间、地理位置及时自动生成人员装备抽组方案、机动行进方案及灾情处置方案,实现异地同步快速决策、抢险现场实时可视感知。根据实时灾情监控数据,保障灾区路路通畅,实现备战救助人员、储备物资及各类资源的及时派发和调配。
四、拓宽信息采集广泛度,提升应急监管执法能力。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运用大数据发现系统性问题。企业登记、市场监管、税务、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公安、监察等多部门数据在线,可以更加有效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查自纠。实现安全监管、效能监管、信用监管、重点监管、综合监管、协同监管和智慧监管,促进政府应急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
(作者:林竹,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健全重大突发应急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信息传播新格局下,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的舆论生态更为复杂,健全和创新舆论引导机制十分紧迫。
一、健全重大舆情监测研判、预警、发布机制。重大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信息量激增,舆情热度高,及时准确掌握动态信息和重大舆情是舆论引导的前提。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有效且持续的机制,跟进舆情监测、风险评估和分析研判,制订应急预案,建立预警、发布制度,保障信息及时、公开、透明、权威,以破除谣言、提供真相、答疑解惑、疏解情绪、稳定人心。
二、创新多方联动处置机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重大突发应急事件特点有异,形成的舆论环境不尽相同,需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协调联动和处置机制必须第一时间启动、迅速有效执行、有序精准推进。要适应舆论参与主体多元、信息传播形态多样、舆情多点引爆等特点,不断创新舆论快速反应和多方联动处置机制,明确责任主体、清晰处置流程、压实信息发布主体责任、及时应对处置出现的问题和引发的舆情,并尽快推动问题解决。
三、强化媒体舆论监督机制。舆论监督事关政府系统信任、公众风险感知、舆论场差异弥合、媒体公信力,以及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间的沟通互动效果,是机制建设中的重要方面。错综复杂的舆论生态呼唤新闻媒体高质量、有价值的质疑监督和权威的发声建言。媒体要坚持正确导向,主动监督、公正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在发现问题中发挥好舆论“安全阀”的作用。
四、建立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和机制。一方面,主流媒体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重大突发应急事件报道提供了新的内容生态;另一方面,社交媒体、自媒体的舆论引导权重不断加大。网络成为争夺舆论引导高地的主战场。建立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和机制,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构建良好互联网生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是重大突发应急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吴阿娟,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夯实国家应急管理的社会治理基础
现代化的国家应急管理离不开坚实的社会治理基础。社会治理为应急管理提供了社会基础、中介组织和资源条件,良好的社会治理是做好应急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一、发挥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基础功力。在现代应急管理中,上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挥,下至基层社区的令到即行和积极配合,才能形成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格局。面对大范围的疫情防控工作,基层社区的网格化治理能够发挥制度优势。通过安排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摸排出入网格人员,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仅能够实现对各类基础要素的精准掌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发现在基层、控制在源头、化解在当地。
二、完善健全社会组织的应急管理能力。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发挥着弥补政府功能不足、汇集民间信息、协调各方资源的关键作用,这就要求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临危应变能力。首先,要强化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让其在阳光下和监督中高效运转;其次,要重视社会组织的人才队伍建设,让更多有兴趣、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再次,社会组织本身也需注重日常训练、积累实战经验,增强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
三、提升社会资源动员、协调和分配效力。为了集中力量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在充分利用政府常备救援物资之外,还需深度动员社会资源。一方面,要动员有条件的相关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以规模化的高效生产满足市场物资需求的不足,化解因物资供应紧张造成的心理焦虑和群情恐慌。另一方面,对于各地踊跃的物资捐赠,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需予以高效地记录、调度和分配,公开捐赠渠道和去向轨迹,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利用效果,将物资派送到最有需要的人手中。
(作者:韩阳,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发挥新型智库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作用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治国理政、决策咨询的智囊团。在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中,新型智库应强化使命担当,更好发挥作用。
一、新型智库要强化和突出风险预警能力。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阶段,智库亟需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风险预警能力,聚焦专业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卫生、资源环境、意识形态等重大和潜在风险,强化系统性思维,对潜在风险尤其是涉及多个领域风险叠加、扩散、共振的急难险重现象未雨绸缪,提早作出风险预警。
二、新型智库要增强跨界协作的生态建设。重大灾害、突发事故具有全球性、全局性、全域性、全民性影响,其国家应急管理集事件处置与信息发布、医疗救助与心理疏导、救灾救急与维持社会秩序等多个专业与维度于一体,需要横跨多个学科、专业、领域的智库跨界协作,集体攻关。这迫切需要新型智库建立突破学科、专业、界别的良好合作生态与链条,建立联动机制,服务国家应急管理的需要。
三、新型智库应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决策咨询。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亟需智库提供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决策咨询服务,既包括应急管理的公共管理机制设计、法律法规制定与修改等制度层面,也涉及应急管理的预案、流程等实践操作层面,还涉及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等社会服务层面。这要求智库既要细化专业领域,也要细化咨询方向,实现决策咨询团队和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四、新型智库要着力提升政府和社会应急能力。新型智库要将提升政府和社会的应急能力作为着力点,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应急能力教育培训服务,如针对政府及公务人员提供重大自然灾害、重大舆情事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管理培训教程,为社会组织、市民提供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救助、应急管理处置等普及教育,多管齐下,共同夯实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根基。
(作者:董向慧,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本文来源:天津日报作者:网络
本网信息及图片部分由网络整理所得,版权贵转载方所有,如对转载有疑问,请第一时间与编辑部联系,核实后将做下架处理!
-
2020-10-29
-
关于组织开展新时代企业党建与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的通知
各理事会员单位,各电力企业党组织: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党建和新闻宣传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企业党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国有企业外宣工作座谈会精神,顺应新时代企业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和新闻舆论传播事业发展及队伍建设的新趋势、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主动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外宣工作,不断开创企业党建思想宣传工作新局面,当代电力党建研究中心与电力党建网将面向全国电力行业企业开展“新时代企业党建与新闻宣传工作”专题培训。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有关党建(思政、宣传)部门负责人、基层电力企业党委书记和党建专职工作人员。
二、培训内容及主讲专家
序号
1、《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和新闻宣传工作》
宋道刚( 原国家电网山东电力设备厂党委书记)
2、《企业通讯员上稿率高的途径及着力点》
米宝青 (原中电联《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常务副主编、高级编辑)
3、《从总书记新闻宣传工作“四力”要求说开去》
陈伟(山东能源报社社长、总编辑、高级政工师)
4、《新时代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
黄海春 (中组部特聘党建专家、教授、高级政工师)
5、《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和魂》
褚克艰(原中宣部《思想政治研究》杂志社副总编辑)
6、 《以创新思维强化新时代国企宣传思想使命担当》
张庆柏 (党校教研室主任)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
报到时间:2020年10月29日14:00-18:00
培训时间:2020年10月30-11月1日
培训地点:天津津卫大酒店(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66号)
四、培训认证
学员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经综合评定合格,由电力党建网与《企业党建》杂志社共同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及优秀通讯员证书,并直聘为电力党建网和《企业党建》杂志特约撰稿人。
五、费用及其他事项
(一)请各单位填写参会回执(见附件2),于10月30日前报名;
(二)培训费每人2800元,会议期间住宿统一安排,食宿费自理;
(三)本次会议不安排接送机(站)。
会务组:杨青青 李晓华
联系电话:010-51961990 519619901
手机:18310895598
邮箱:lsgz@powerdj.org.cn
2020-10-13 -
关于开展电力企业党建成果暨党建研究论文征集评选的通知
各理事会员单位,各电力企业党组织:
为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电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弘扬全国电力行业中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先进典型经验,调动电力企业党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电力党建网和《企业党建》杂志社决定共同开展“全国电力企业党建成果暨党建研究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着力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针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明了前进方向,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在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中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
弘扬全国电力行业企业党建先进典型和经验。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是企业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是中国电力事业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思想保障。新时代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与广大电力企业在党建工作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密不可分。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党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电力企业党组织在高质量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弘扬全国电力企业党建先进典型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迎接和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特面向全国电力行业各电力企业征集评选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
二、主办单位
本次活动由电力党建网和《企业党建》杂志社共同举办。
本次征集评选活动将由电力党建网和《企业党建》杂志社组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组成评选委员会进行评选。
三、征集评选要求
(一)内容要求
本次活动面向全国电力行业企业征集优秀企业党建成果暨党建研究论文,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基础保障”、“学习提升”、“党风廉政”、“实践创新”与“思考探索”等。
(二)形式要求
1.成果案例要求主旨清晰、资料翔实、鲜活生动;
2.成果正文字数不超过5000字并附300-500字摘要,可选配适量图片,并附图片说明;
3.可以同时提供视频专题片,供网上宣传推广使用。
(三)标准要求
1.真实性:成果案例或理论研究要源自党建工作实践经验,禁止弄虚作假;
2.创新性:成果案例要或理论研究要突出党建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模式创新;
3.典型性:成果案例或理论研究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借鉴意义。
四、征集评选流程
(一)征集时间
本次征集活动由电力党建网具体负责实施。征文时间为:2020年9月25日—2020年11月20日。
(二)提交方式
线上提交:登陆电力党建网点击“在线申报系统”填报。2020年11月20日前申报截止。
(三)评选与颁奖
1.电力党建网将依托本次征集评选活动,组织“首届全国电力企业党建论坛”,出版建党百年主题论文集。
2.电力党建网与《企业党建》杂志同步公布评选结果及论坛、论文集入选名单。评选结果公布及证书颁发时间暂定于2020年11月下旬;论文集出版发行时间暂定于2021年4月,与“喜迎建党百年大型电力行业党建成果巡礼”同步推出。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谭晓冰 王英
电话:010—51961990 51961991
手机:18310895598
邮件:djcg@powerdj.org.cn
2020-09-27 -
新增理事:南方电网富川县公司
2020-09-24 -
新增理事:辽宁东方发电有限公司
2020-09-24 -
新增理事:国网张掖供电公司
2020-09-23 -
网上资料繁多,分类不明确,没有专属的党建资料下载,电力党建网推出资料下载频道,汇集了报告、讲话、年鉴等多重资料下载学习!
2020-09-12 -
还在为找寻党建书籍发愁吗?电力党建网为您准备了精品的党建书目,细致分类点击即可去到各大平台购买,方便了您学习和检索时间!
2020-09-12 -
电力党建网在经过不断的细化完善后,2.0版本成功上线,该版本中包含了热门的政策文件,党章、党建图库及党建精彩视频和党建资料下载!
2020-09-12
今日热点
-
着力提高“两个维护”的能力
下一篇20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