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政要闻 > 正文

警惕AI背后的陷阱有图未必有真相

2024-09-30 00:00:00 来源:四川长安网

  近年来,AI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热点。在不断迭代升级的AI技术面前,“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正在被挑战。AI低成本、高效率、操作简单,俨然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造谣敛财工具。

  AI造谣

  原理

  AI造谣软件会通过造谣者提供的关键字自动在网络上抓取相关信息,以热点新闻和随机网络音视频为素材,批量化生产网络谣言,投放到各大网络平台上,实现吸引眼球或流量变现的目的。

  传播

  部分互联网平台奉行“流量至上”,放任假新闻、“标题党”、争议性话题传播,为AI谣言的大行其道提供了不良土壤,也催生了灰色产业链加速形成。

  影响

  当网络谣言披上AI的外衣时,不但能自动生成文本,还能生成逼近真实的图片和音视频,让不存在的场景变得栩栩如生,让虚构的人物仿佛真实存在一般。这就完全颠覆了我们常规认知里的“有图就有真相”,使我们对网络谣言难辨真假。

  如何防范AI造谣

  AI谣言已经成为亟需治理的一道网络新课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擦亮眼睛,识别并抵制AI谣言呢?

  1. 克制好奇之心

  面对新奇夸张的信息,先别急着一探究竟。AI造谣就是选择、抓取大家关注的话题来制造网络谣言,利用网民好奇心来进行传播。

  2. 核实不明来源

  切记不要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在社交媒体或网络上看到可疑信息时,可以先进行核实或者等待官方消息发布后再做判断。

  3. 关注权威渠道

  在上网浏览信息时要保持对信息来源的警惕性,多订阅官方媒体、政府部门的账号,尽量选择权威、可信赖的媒体或机构作为信息来源。

  4. 常用逻辑分析

  要注意网络信息的逻辑性,如果发现一条信息在逻辑上存在明显的漏洞或矛盾,它很可能时经过篡改或杜撰的。

  

  


原文链接:https://www.gdzf.org.cn/index/shjj/content/post_1694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本页

本文来源:四川长安网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2024-09-14
  • 2024-09-14
  • 网上资料繁多,分类不明确,没有专属的党建资料下载,中国法律论坛网推出资料下载频道,汇集了报告、讲话、年鉴等多重资料下载学习!

    2020-09-12
  • 还在为找寻党建书籍发愁吗?中国法律论坛网为您准备了精品的党建书目,细致分类点击即可去到各大平台购买,方便了您学习和检索时间!

    2020-09-12
  • 中国法律论坛网在经过不断的细化完善后,2.0版本成功上线,该版本中包含了热门的政策文件,党章、党建图库及党建精彩视频和党建资料下载!

    20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