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与心理学专家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儿童处于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雍文与北大法宝、中国科协心理应急志愿服务队联合举办律师与心理学专家圆桌对话:拒绝校园霸凌 共助儿童成⻓,用法律与心理学专业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分享嘉宾为雍文重庆办合伙人、执行主任李君律师,雍文公司业务专委会秘书长丁宁律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唐义诚先生。雍文北京办合伙人、医疗大健康专委会主任刘伟律师担任本次圆桌会议的主持人。
现摘录部分会议要点如下,以专业为祖国的未来庆祝节日。
1.什么情况属于校园霸凌?
主持人刘伟:校园霸凌是发生在校园内的,尤其是学校学生在上学或下学的途中,在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有老师、同学或者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的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力、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这是校园霸凌的定义。我们请丁宁律师来分享什么情况下构成了校园霸凌?
丁 宁: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130条中解释了“学生欺凌”的含义。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发生在校园,也就是校园欺凌或者校园霸凌。
概括校园霸凌的构成要件,有如下几点:1. 行为发生的场所和对象: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这包括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的校园内及周边。2. 欺凌行为的实施: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3. 造成的后果:欺凌行为造成另一方身体、财产或精神上的损伤等的事件。4. 行为的故意性:欺凌行为需要具备恶意意图,即有意识地对受害者进行某种行为。
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身体霸凌、言语霸凌、关系霸凌(或社交排斥)、性霸凌、反击型霸凌、网络霸凌、资源霸凌等。
主持人刘伟:丁宁律师刚才从校园霸凌的含义、表现形式以及构成要件等分别给大家做了分享,让我们详细了解了什么是校园霸凌。下面请唐义诚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校园霸凌。
唐义诚:从心理学上看,在一个霸凌行为发生的时候,有两个要素:一是霸凌者和被霸凌者双方的力量是非常悬殊的,二是多次发生。
刚才丁律师提到关系霸凌。在心理学上它会产生一种社交痛觉。当一个人被社交孤立,会有一种心如刀割的感受,因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受到伤害,其实是同样一个脑区发出同样的信号。
如果一个孩子有被霸凌的经历,他整体的平均寿命就会比一般孩子要低。霸凌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而且隐蔽的,不是金钱能够弥补的,有些霸凌造成的一些机制上的改变是不可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如何在心理方面去预防这种行为的发生。
接下来分享一个反常识,大家可能觉得欺负别人是不是没有心理损害?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作为霸凌者,你欺负别人也会导致自己的身心有负面的影响。
如何识别孩子是不是潜在的或正在被霸凌的状态,或者说是不是正在霸凌别人?被霸凌者:学习成绩突然下滑;行为和心理方式产生了一些很大的变化;出现更明显的特征,比如身上出现伤口。霸凌他人者:在家脾气开始变得越来越差,攻击性很强,不断和你起冲突;莫名其妙出现了一些财物;产生自恋性的暴怒。
刚才丁律师也提到了“反击型霸凌”,被霸凌者转为霸凌者。这是一个身份的转换,而这个转换的一个要点就在于他没有及时的求助,并且没任何人支持他,于是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作向攻击者认同,他成为了欺负别人的恶人本身,在社会上又多了一个霸凌者。我们呼吁家长、学校、老师注重对被霸凌者的保护,因为一旦失去保护可能产生一些非常严重的心理损害以及创伤行为。从提升心理素养开始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2.如何防范和应对校园霸凌?
主持人刘伟:对于校园霸凌行为,我们怎么预防和应对?
丁 宁:我主要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来做分享。预防应对原则: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关于学校层面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制定反霸凌政策与规章制度、学校层面还要加强师生教育培训与意识提升。同时包括家庭的教育监护责任,社会组织与机构的支持与援助,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培养,司法保护方面的预防、应对方式等。
我认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归结所有的预防措施方法,需要把握一点,就是及时干预和正确的干预。关于正确干预,这个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以免错误的干预对行为矫正起到反作用。作为成年人,无论家庭、学校、社会组织,我们都可以更加细心耐心观察和发现问题,让干预措施更科学。各群体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未成年人保护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范本,该法可谓是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各主体都可对照该法,了解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主持人刘伟:如果发生校园霸凌,我们怎么从心理上去做一些预防和应对?
唐义诚:当霸凌事件发生之后,其实刚才丁律师就讲到了,我们需要给被霸凌者进行全套的心理服务,包括他现在的发展有没有受到创伤,以及是不是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甚至霸凌者及被霸凌者的父母也需要一些心理服务。同时,霸凌者可能需要一些社会矫治,因为很多时候欺负别人的孩子,并不完全是一个恶人坏人,他可能没有掌握一些正确的交往技巧,或者他内心可能也很孤独,也很脆弱,在家庭中甚至也是一个受害者,那么可能需要一个社会团体以及团体心理的辅导,让这些霸凌者学会以一种更好的方式融入社会。
3.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事前心理预防和事后心理矫正?
主持人刘伟:唐老师从受害者、施暴者不同的特征给我们做了详细生动的分享,也提出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特别好的建议。关于校园霸凌,李君律师有何看法?
李 君:唐义诚老师对霸凌对象和霸凌施暴者做了形象的刻画。我结合之前经历,可能更多的是侧重于从刑事案件,也就是说由校园霸凌演化为犯罪的角度做分享。
据统计,从2018年到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在此期间年均上升46.7%。其中,校园霸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近几年,我们国家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出了一个条款,就是说年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致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情节特别恶劣,经最高检核准是可以追诉的。
据统计,自杀的第一大原因是抑郁症患者,第二大原因就是霸凌,我想咨询唐义诚老师,未成年人霸凌演化而来的刑事犯罪,我们该如何进行事前预防矫治以及事后心理疏导。
唐义诚:家庭教育其实是孩子远离霸凌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杜绝霸凌的根本在于,不要在孩子的内心种下暴力的种子,不能让孩子认同这样一种价值观: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
同时,比暴力可能更可怕的一种教养方式叫忽视。一个孩子如果在身心上得不到规则的培训,同时也失去了父母的回应和爱的情况下,他会自我放逐,他会觉得世界上没有人爱他,但是这个时候他也是要去找一个群体寻找归属感。
而且我也会强调一下父亲的角色,一个孩子的规则意识以及他的目标感、自信心,与父亲的教育紧密相关。很多霸凌者或被霸凌者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造成他内在其实没有力量感,没有一个很好的规训,所以他被欺负或去欺负他人。
被霸凌者为什么会选择伤害自己?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他没有希望。是社会治理、学校管理、家庭教育三重的缺失,三重的遗憾,非常值得我们警醒。
针对所谓目击者、被欺凌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矫正方式,心理学有一套具体的方法,比如脱敏疗法,让大脑神经系统对于这种被欺凌的场景不再那么敏感,不再过分的产生应激,慢慢的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还会有一些干预平台,让眼球左右一直滑动,这样会让左右脑的一些信息打通,于是负责逻辑思维的左脑,开始能够处理右脑存储的一些情感信息,这个事件造成的创伤就能够被他的大脑所理解。
最重要的是重新建立他们的社交模式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破除那种所谓的暴力,以欺凌攻击才是解决问题的价值观,让他知道我们用共情能够获得别人真正的尊重。这种价值观的改造其实是需要经年累月、家教社的协同工作才能达到的目标。
总之希望每一个个体,先从自己做起。如果发现你身边有一些孩子可能正在被欺凌或在欺负别人,或者说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就不对劲,一定要行动起来及时沟通,必要的时候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从身边做起,提升全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才是我们能够从根源上杜绝霸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本文来源:法治网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2024-09-14
-
2024-09-14
-
网上资料繁多,分类不明确,没有专属的党建资料下载,中国法律论坛网推出资料下载频道,汇集了报告、讲话、年鉴等多重资料下载学习!
2020-09-12 -
还在为找寻党建书籍发愁吗?中国法律论坛网为您准备了精品的党建书目,细致分类点击即可去到各大平台购买,方便了您学习和检索时间!
2020-09-12 -
中国法律论坛网在经过不断的细化完善后,2.0版本成功上线,该版本中包含了热门的政策文件,党章、党建图库及党建精彩视频和党建资料下载!
2020-09-12
今日热点
-
服务保障兵团高水平对外开放
下一篇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