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律师频道 > 行业规范 > 正文

万物皆“扫码”是便利还是负担

2024-02-05 10:08:52 来源:法治参考

本刊记者 白楚玄

近日,“顾客扫码点餐法院判商家赔5000元”的话题冲上热搜。如今,“扫码点餐”“扫码开发票”“离场前扫码缴停车费”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手机“扫一扫”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

在享受方便快捷“扫码”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强制扫码或过度获取个人信息事件,让很多人不禁发问:这种“扫码”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为我们带来了便利,还是增加了负担?

“便利码”变“烦人码”

扫码点餐、扫码入园、扫码验票、扫码购物、扫码租借……随着二维码的普及,手机“扫一扫”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扫码”跨越了线上线下的鸿沟,以一种简洁而高效的方式,链接了无数的信息和服务。然而,在带来便利的同时,随着应用场景逐渐增多,扫码逐渐“变味”。

“本店没有纸质菜单,请扫描桌上的二维码自行点餐。”记者走访了解到,在不少餐饮店,传统的服务员点餐模式越来越少见,消费者多会被提醒扫码点餐。甚至还有一些商家的优惠等服务只通过线上提供。

然而,扫码后消费者却会看到很多附加条款,如要先关注餐厅的公众号才能点餐,或必须使用手机号注册,或需要授权微信账号信息才能开始点餐等。“吃一顿饭,竟要扫3次码关注两个公众号”在北京一家餐厅吃饭的消费者时女士向记者抱怨。

除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在线注册外,有时扫码后出现的并不是相应页面,而是要求加店家微信、加入社群或跳转广告等。“前段时间扫码点餐,点餐完毕后跳转到了一个很恶俗的小说广告界面,不知道是误触还是自动跳转,总之让人很无语。”有消费者吐槽。

此外,对于老年人、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来说,扫码要求填写各种详细信息等操作繁琐,可能会带来操作上的困难和不便。“最烦的是部分扫码付费的停车场,扫码后要各种授权,又要关注公众号才能付费,根本没有直接付费选项。”一位网友表示。

强制关注、夹杂广告、操作繁琐等问题让消费者备受困扰,不少人不禁发问:顾客扫码点餐,是否还有其他“门道”?

“目标人群精准,可以抓取用户信息,引导客户分享裂变……”一家开发餐饮小程序的软件商此前表示,设计出的小程序一般是直接扫码点餐,不过店主也可以在后台自由设置,可让顾客关注店面公众号、填写生日、身份证信息等。

在“黑猫投诉”平台,就有不少网友反映:“点单时需扫码点单,但必须先注册会员,不注册会员不能点单,强制消费者注册会员需要填写个人信息。”

记者走访中还进一步发现,在使用一些商家的二维码点餐后,其小程序的“隐私政策”指出,会在特定场景下“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但通常未提供删除个人信息或注销账号相关功能。

如此,原本“快捷便利”的二维码,从“消费便利”变成让人繁琐困扰的“烦人码”。

“扫一扫”或侵权

记者查阅了解到,我国多部法律、行政法规均有对扫码行为的相关规定。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个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提出,诸如一些敏感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位置信息、个人行踪等,必须逐项授权,取得消费者同意。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互联网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

然而,现实生活中,强制扫码背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带来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滥用等隐私安全问题引起不少消费者担忧,让人既反感又无奈。很多时候,即使消费者阅读了相关的“隐私政策”说明,也知晓会被索取个人信息,但大家只能选择同意,否则就得放弃点餐或购物。

2023年8月,北京、上海多地对市民日常生活消费常用二维码、小程序或商家展开抽样测试或现场执法,发现部分企业存在频繁诱导索取用户手机号、诱导消费者提供精准位置信息、频繁弹窗诱导注册会员、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等问题。

“相比于人工点餐服务,商家扫码点餐,一般要关注商家小程序或者公众号,甚至有时不关注公众号将无法进行点餐,在公众号提供点餐的服务中,商家通常会收集到消费者的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该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且涉嫌侵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权。”北京市律协消费者权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饶伟律师就餐饮行业常见的扫码点餐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通报了一起餐厅强制顾客扫码点餐获取个人信息且无法删除的案例。孔某因某餐饮公司设置的扫码点餐方式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且消费者无法自行删除储存在商家处的个人信息,构成侵权,遂将某餐饮公司诉至法院。最终,法院认定商家在扫码点餐环节设置关注公号、获得个人信息查询授权的前置程序,属于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侵权。

要便捷更要规范

事实上,近年来,餐饮门店强制扫码点餐、强制或诱导关注公众号问题一直受到消费者诟病,这一乱象也多次被“点名”。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发布指引,对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强制消费者提供与功能无关的个人信息、违规向第三方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等问题进行了规范。

2023年8月,北京市网信办联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北京分中心,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扫码消费服务违规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例解析及合规指引》,对于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强制消费者提供与功能无关的个人信息、违规向第三方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等6类违规问题进行了合规规范。

早在2022年2月,上海市出台了《餐饮行业“扫码点餐”规范指引》,规范商家强制“扫码点餐”及过度索取用户信息行为,虽然这份指引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集成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如违反相关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2023年“3·15”期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某餐馆通过“扫码点餐”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该餐馆作出警告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一面是实体商家的数字化、多渠道转型,另一面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经营者服务提质与守护消费者隐私的边界在哪里?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如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建立联合执法监察机制,严格落实二维码的使用识别标准,减少或禁止公众号平台对用户信息的强制收集。针对一些商家和平台违背消费者信息安全意愿乃至滥用个人信息等行为,应设立并同时完善线上线下的消费者侵权投诉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惩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扫码点餐具有自身优势,是‘可选项’,但不应成为‘唯一选项’。商家应当提供扫码点餐、人工点餐服务等多种服务选项,是否进行扫码点餐应当由消费者自行选择。”饶伟指出。他还建议,“消费者选择扫码点餐的话,商家在小程序或者公众号上应当尽量少地要求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以免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并且,商家在合理收集消费者信息后,未经消费者同意,后续不得向其发送推广短信等信息”。

在孔某起诉餐厅强制顾客扫码点餐获取个人信息且无法删除的案件宣判后,法官表示,个人信息保护的落脚点不仅在于自然人自身维权意识的觉醒,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筑牢法治观念。餐饮行业在提供扫码点餐服务时,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精神,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严格把握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范围。只有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尊重消费者对其个人信息处理的知情权、决定权,才能让消费者安全、放心地选择扫码点餐方式,从而促进餐饮行业的服务升级。

本文来源:法治参考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2024-09-14
  • 2024-09-14
  • 网上资料繁多,分类不明确,没有专属的党建资料下载,中国法律论坛网推出资料下载频道,汇集了报告、讲话、年鉴等多重资料下载学习!

    2020-09-12
  • 还在为找寻党建书籍发愁吗?中国法律论坛网为您准备了精品的党建书目,细致分类点击即可去到各大平台购买,方便了您学习和检索时间!

    2020-09-12
  • 中国法律论坛网在经过不断的细化完善后,2.0版本成功上线,该版本中包含了热门的政策文件,党章、党建图库及党建精彩视频和党建资料下载!

    20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