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走访被救助母女。资料图片
个人简介:王志勇,男,1980年出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硕士,2006年7月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先后从事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自2010年3月至今从事信访工作,现任海淀法院信访办主任。8年间,他的足迹遍布二十余省的60多个县市,走出了数万公里,化解600多件“骨头案”。“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温暖、有力,他讲到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7年9月19日上午,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海淀法院信访办主任王志勇获全国综治先进工作者荣誉,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回忆起那天的场景,王志勇至今仍然感觉无上光荣。近日,王志勇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称号。
作为一名“80后”法官,王志勇已经在信访岗位上待了8年。8年间,他的足迹遍布二十余省的60多个县市,走出了数万公里,化解600多件“骨头案”。
“在我内心里,走近群众才能走‘进’群众。”王志勇常说,“以‘信’立身,以‘访’济民,这是我对信访的理解,也是我对信访的理想。”
一张迟来20年的全家福
“一家人就应该多走动走动……”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老杨望着围坐在石磨旁的儿女,反反复复念叨着这一句话。
老杨是个性格固执的老访民,脾气十分古怪。和妻子离婚后,他的老母亲以及一双儿女一直与老杨的前妻生活在一起,自己孑然一身住在河北燕郊。老杨的闺女小娜很懂事,长大后自己开了公司,除了照料着妈妈和奶奶,还供弟弟上了大学,但对自己的老爹却耿耿于怀,除了定期支付赡养费外,平时誓不见面,也不让告诉老爹自己的住处。
眼看闺女成了有钱人,老杨就提出多要点赡养费,为此三番五次到闺女公司闹事,不堪其扰的闺女把老爹送进精神病院。而老杨则每年都要到法院状告闺女小娜,要求法院支持他提高赡养费的标准并提供自己闺女的住址。法院虽然支持了老杨提高赡养费的请求,但却驳回了要求知道女儿住址的诉求。从此,老杨走上了漫漫信访之路。
王志勇决定到燕郊走访老杨,却一连两次吃了闭门羹。第三次来到老杨家,不甘心再次扑空,王志勇爬上了院前的矮墙,长一声短一声叫着老杨的名字,居然得到了回应。
一进门,王志勇随手在长满杂草的地上捡了块砖头,垫坐在残破的瓦房里与老杨开始拉家常。通过一下午的交谈,王志勇找到了化解这一信访案件的关键:融化情感坚冰,重续父女亲情,让老杨感受到关爱与温暖。“下次再来,我一定带上您的闺女儿子!”
回院后,王志勇第一时间通知约谈老杨的女儿和儿子,并将探访老杨时拍摄的视频拿给他们看……
初冬的晌午,王志勇又一次造访了老杨的院落,这回,同行的还有老杨的一对儿女。老杨脸上写满了慈祥,招呼大家搬了砖头围坐在院子里的一个石磨旁,共叙温情。
临走前,王志勇提议为他们一家人拍张全家福,老杨一听立马转身回屋,一会儿功夫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西装。镜头定格下父亲和儿女幸福和谐的笑容……
翻山越岭带你回家
“海纳百川,法泽天下,爱以扶弱,心用济世”,见多了人间疾苦,为了尽更多的绵薄之力,2017年7月,王志勇以个人名义与同事发起了“海法爱心社”活动。次月,被告人小迪引起了他的关注。
小迪来自四川凉山山区,17岁这年他随老乡到北京打工,但因语言不通、没有文化,被人诱骗贩毒,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考虑到小迪家境贫寒,又无生存技能,刑满后很可能再次犯罪,王志勇决定对他进行救助帮教。
十月份,王志勇翻越三千米海拔的高山,深入大凉山腹地了解小迪家最真实的生活情况。在小迪的家里,王志勇只看到了两间土坯房和一个树枝搭建的牲畜圈。屋内没有电灯,房顶揭开一片瓦,微弱的天光下几张矮小的木凳和一个火塘若隐若现。王志勇坐在门口和小迪的父母谈起了来意……
王志勇录下了老夫妇对小迪教导的镜头,回到北京后看望服刑的小迪并给他播放。那一刻,小迪失声痛哭,决心改过自新。
11月15日,王志勇早早来到看守所,因为这一天,小迪将要刑满释放。11点36分,王志勇与小迪踏上了远行的火车,38个小时后,他们到达西昌,此时已是凌晨2点。
早上8点,王志勇带小迪来到一所技校,这是他上次走访时费尽周折寻找到的,目的就是让小迪学得一技之长,依靠自己的本领重新回归社会。经过王志勇的再三争取,学校同意在小迪取得资格证书后,为他推荐工作。
下午,小迪终于回到家乡,久别重逢的母子紧紧拥抱,泣不成声。
第二天,王志勇委托西昌市司法局管理小迪的救助款,由司法局每月定期向小迪发放生活费,资助他学习、就业。
馨芳满园匠人心
2010年,王志勇来到信访办。开始也曾动摇过,但后来他发现这个领域的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正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白纸上描绘最美的图画”!
那一年,刚好赶上信访积案清理活动,王志勇提出了变“转办”为“专办”的思路,由信访法官直接进行案件化解,他也带头认领下50件积案。当年,王志勇承办的积案全部得到了解决,于是,新的信访案件办理模式自此逐渐形成。
干一行爱一行,王志勇不仅满足于经验丰富、手艺娴熟,还始终秉持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在办案过程中,他逐渐树立起了“尊重事实和法律”“不忘初心、将心比心”的工作理念,坚持“深入走访”“帮扶救助”“处置非访”的原则,并根据个案特点,创造出了“乡土调查”“循序救助”“亲情感化”等18种可复制的具体化解方法,被统称为“一二三多”信访工作机制。
近年来,王志勇带着他的信访故事和理论讲遍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京城各大名校,更被邀请到河北、福建、四川等许多省市授课,行业领域跨越多个政府部门。如今,包括河北邯郸政法系统、四川简阳法院、福建漳州法院等多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学习借鉴了海淀法院的信访工作机制。王志勇的信访工作理论已经开始馨芳满园、开花结果。(周元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