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4月7日消息 近日,在重庆市司法局的领导下,重庆律师行业启动实施“专精特新”律师事务所培育打造计划,优选扶持30家中小律所,坚持“专精特新”发展方向,重点在全市发展战略和法律服务需求领域培育一批“小巨人”,引领和鼓励中小律所转型升级发展,为全面构建西部法律服务高地夯实根基。
“打造‘专精特新’律所指的是,鼓励中小律所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道路。”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邹晓黎介绍说。
2012年,国家层面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要求“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2022年,“专精特新”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重庆市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2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以及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工作要点均提出了优选扶持30家中小律所,培育“专精特新”律所20家以上的预期目标任务,鼓励和支持中小律所持续深耕特定行业或特定法律领域,并形成自有品牌、特色产品和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中小律所转型升级。
据邹晓黎介绍,此次市律师协会启动实施“专精特新”律师事务所培育打造计划,主要遵循法律服务业和律所发展规律,对标全市发展战略和法律服务需求,重点在金融、知识产权、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国际商事、环保、现代物流、刑事诉讼、破产重组、劳动争议、家事、税务等传统和新兴法律服务领域加强“专精特新”律所培育,从具备一定人员及营收规模和专业化要求等基本条件的中小律所中优选30家进行重点指导,力争完成打造“专精特新”律所20家。在打造“专精特新”律所过程中,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还将组建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每人联系1—2家目标律所,持续跟踪服务和指导,帮助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此次活动,我们将着重从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及品牌宣传等几方面进行打造。”邹晓黎说。
在人才培养方面,组织实施“专精特新”律所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专项培训计划,在业务培训研讨、对外考察交流、专项人才培养项目、社会活动安排等中对“专精特新”律所人才优先推荐安排。在平台搭建方面,联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司法机关、业界机构、协会商会、企事业单位等,为“专精特新”目标律所提供各个专业领域的法律服务交流、展示平台,并组织其外出学习考察。在品牌宣传方面,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等设立“专精特新”律所宣传专区,定期宣传“专精特新”目标律所建设的经验成效,推送目标律所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并适时策划专题宣传活动,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安排专人分工对接服务目标律所,每月至少沟通一次情况,每季度召开工作推进例会,每年对目标律所进行一次评估考核。对评估考核符合“专精特新”标准的律所,给予专项表彰,颁发奖牌,并原则上每两年复评一次;对暂未达标的,可继续作为下一年度目标律所进行培育;对不符合入选条件要求的,移除律所后备库。每年,适时组织2次以上到“专精特新”律所的参访活动,实地考察学习交流,发挥“专精特新”律所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悉,截至2021年末,全市律师14580人、律所922家。其中,30人以下律所868家、占94.14%。全市律师行业办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非诉讼业务252062件,较上年增长38.32%,主要业务总量总体呈现高增长态势,服务总产值51.3亿元,同比增长22.5%以上。
近年来,全市律师行业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打造西部法律服务高地,深入实施律师行业发展战略,加强律所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跨域化发展引导指导,紧密结合中小律所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和普遍诉求,研究制定针对性引导和表彰奖励、宣传推荐、培训交流向中小所倾斜等帮扶措施,全面落实会长班子联系指导中小律所制度,搭建中小律所发展定期沙龙等交流平台,引导中小律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律所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广泛凝聚了中小所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共识。本次启动实施“专精特新”律师事务所培育打造计划,将会更好地推动中小律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大局中向专业精品所转型升级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市律师行业的服务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