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21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加快建构具有鲜明本土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以“‘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21世纪中国法学学科”为主题的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论坛于2024年4月25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大学监察专员吴付来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吴付来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大论断,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与40家法学院校共同发起成立“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围绕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理念与路径、中国法学学科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展开深入研究,形成了许多原创性、标识性、前沿性学术成果,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强调,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必须要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历史根脉、深刻领悟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深入理会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实践伟力、准确把握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导向。期待各位法学专家学者在学术对谈中碰撞出思想火花,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和学术对谈环节。
学术对谈环节>
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文科建设处副处长刘晗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龑教授围绕“中国涉外法治的学理与战略”展开对谈。刘晗教授从学理层面探讨了涉外法治的内涵、涉外法治与国内法治的连接、从战略层面探讨了如何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他提出,向内要完善国内法,向外要做好“国际普法”,“以往我们更多地说如何引入西方的(法学思想)资源完善我国法律,现在也要研究如何从中国的法治实践中总结提炼新的、自主的概念,同时以国际能够接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的方式推广中国模式”。张龑教授回应刘晗教授关于涉外法治内涵的讨论,从主权建构的角度重点探讨了涉外法治与国际法治的区别,“涉外法治作为中国自主的法律知识内涵,要研究好国内法、国别法,更要研究好数字空间、国际空间、外太空空间等更广阔的各个空间维度的法律;不仅从国际法秩序建构的层面,也要从实践的、战略的层面去领会涉外法治”。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雷磊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家》副主编尤陈俊围绕“面向世界的中国法理学”展开对谈。雷磊教授从宏观层面,提出两个问题:一是面向什么样的世界建构中国法理学,二是面向世界,建构什么样的中国法理学。他提出,在空间世界和时间世界两个维度上,中国法学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重新构建一套与西方法学思想、话语体系相比肩、甚至领跑的范畴和知识体系,如何回应信息时代来临、新科技革命技术广泛应用对法学知识体系底层逻辑变革的挑战,当前中国中国法学知识体系建构要对世界格局变化和时代变迁做出回应。面向世界,建构什么样的中国法理学,雷磊教授提出“源于中国而非限于中国”的理念。尤陈俊教授从微观层面做了对谈回应,他通过“法学”这个词的英文翻译的不同,引发出关于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的探讨。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于飞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熊丙万副教授围绕“民法典的中国贡献”展开对谈。于飞教授从民法典内在体系、民法典体例、总则编中法人分类的创新等几个层面充分阐述了民法典的重要贡献;熊丙万副教授从国外学者如何评价中国民法典的视角讨论了民法典的中国贡献,他引述了在2021年6月意大利主办的“中国民法典的缔造”研讨会上牛津大学法学院比较法教学主持人的评论,“中国民法典的颁行是一项巨大的、令人瞩目的立法成就,在诸多方面都意义非凡,中国民法典作为一部现代民法典,一方面明显遵循了大陆法传统,但另外一方面又在大陆法民法基础上作了重大调整,务实地吸收了普通法等其他法义的经验,还体现了21世纪的特点,回应了科技挑战等传统大陆法法系民法典正在努力回应或者正在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民法典还敏锐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法律、地理和文化特点,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对于那些正在辩论和努力应对现代科技带来的人格权挑战的法律来说,中国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作了一个开创性贡献,一个里程碑原本,具有参考意义”。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主任江溯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时延安围绕“国际视野的中国刑法学发展”展开对谈。江溯副教授回顾了中国刑法从输出到输入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四个层面阐述了建构中国自主的刑法学知识体系具有完全的正当性,一是中国刑法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基础与西方不同,二是中国刑法当前面临的很多实践层面的问题与其他国家不同(如网络犯罪),三是中国刑法的很多规定方式与外国刑法不同,四是中国司法实践与其他国家不同。他提出,中国刑法学界除了要建立自主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基于平等的跨法系的刑事法对话,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时延安教授两对谈延展到如何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他提出,第一,相对于探讨部门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更应注重从整体上构建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不同部门法的话语体系不一致,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就无法形成内部自洽;第二,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逐步改变对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依赖;第三,中国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他所未有的实务经验和判例,要做好总结;在经验总结中要反思、检讨现在所有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包括基本路径、基本理念,能否真正去解决和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网络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新宝与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联合国高级别人工智能咨询机构专家张凌寒及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法学院副教授张吉豫围绕“中国数字法学与信息技术革命”展开对谈。张新宝教授探讨了数字法学的定位问题,他指出,数字法学从产生开始就是面向数字技术的,是对区块链、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以及基于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的大模型所带来的技术问题以及这些技术问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法治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数字法学从产生开始就是面向世界的,无论是在个人信息保护还是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竞争与斗争。张凌寒教授指出,数字技术和数字法治既是我们国家重点的新兴领域立法,也涉及到重点领域立法,同时还涉及到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交汇之处,做好中国数字法治的学科建设不仅仅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我们国家参与技术竞争和规则竞争具有重要作用。张吉豫副教授针对数字法学领域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现状指出,中国信息技术革命中的科技发展和应用情况为我国数字法学发展和研究模式提出了非常清晰的要去积极立足本土实践、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时代要求;当前中国数字法学领域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理论供给不足问题;过往数字法学领域的研究非常重视和世界的交流,未来也应该在关键制度的建构及学术理论形成的基础之上,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关于数字法学的研究,同时也是对整个人类社会重要问题的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旭教授做总结致辞。
王旭表示,本次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与会嘉宾们围绕涉外法治、基础法、民商法、刑法、数字法学等领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坦诚的交流。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必须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必须看到21世纪的法律文明,从民族国家的法律主体性捍卫走向法律主体间性的渐次生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法学通过对话参与世界法治图景的建构,既是保持我们学术尊严的必须,也是通过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表达新的法治文明想象的需要。希望法学院校更好发挥在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上的主力军作用,为深入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学科建设新路贡献更多高校力量。
本文来源:法治政府研究院公众号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网上资料繁多,分类不明确,没有专属的党建资料下载,中国法律论坛网推出资料下载频道,汇集了报告、讲话、年鉴等多重资料下载学习!
2020-09-12 -
还在为找寻党建书籍发愁吗?中国法律论坛网为您准备了精品的党建书目,细致分类点击即可去到各大平台购买,方便了您学习和检索时间!
2020-09-12 -
中国法律论坛网在经过不断的细化完善后,2.0版本成功上线,该版本中包含了热门的政策文件,党章、党建图库及党建精彩视频和党建资料下载!
2020-09-12